【IB放榜】走進劍橋看世界 IB滿分狀元:要贏人先要贏中文
發布時間: 2018/07/04 18:40
最後更新: 2019/11/27 19:21
IB(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,國際文憑課程)2018年成績將於本港時間7月5日(周四)晚上公布。4年前漢基國際學校誕生的IB滿分(45分)狀元丁文翰,4年間走過劍橋大學路,入職4大會計師行之一的上海公司。回看自己曾被冠以IB滿分狀元的光環,丁文翰深深體會天外有天,而當港人家長和學生紛紛追求卓越英文,他相信香港學生具備良好中文能力才是突圍之道。
23歲的丁文翰2014年畢業於漢基國際學校,其後赴劍橋大學(University of Cambridge)主修政治學畢業,再在羅兵咸永道(PwC)工作近一年,現準備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管理學碩士課程。
回想4年前放榜一刻喜獲滿分的成績,他笑言:
當時好意外,無好大光環,但的確多了很多大學的Offer。
入讀劍橋,丁文翰坦言,香港學生其實沒什麼優勢,
因為你IB滿分,人地都喺,天外有天。
丁說在劍橋有很多很叻的人才,必須知道如何突出自己?他說:
我們的英文很難比一個當地人講得叻,所以你英文好不會加分。
他分析,中國經濟高速發展,人人爭住去做生意,識中文就可以成為中間人,成為更多企業的招聘對象,
特別香港人,又識英文又識普通話,中國文化我們又熟悉,如果你選擇荒廢中文真的很可惜,這樣是抹殺自己的獨特性。
不少人以為國際學校或IB學生無壓力,但丁文翰坦言當年自己也要每天溫習8小時,唯一不同的是國際學校或IB學生,比傳統學校的學生玩得更癲,因為他們相信「Play Hard、Work Hard!」
他解釋,每日溫書8小時,每隔2小時要停一停,因為一個人不可能長期集中溫書,有時都要去玩放鬆下,
一個人唔識Balance(平衡)會好消極,有情緒問題,我父母亦都好好,無俾壓力我!
IB課程吸引不少家長追捧,IB和本地傳統課程有何不同呢?丁文翰解釋,IB主要著重基礎的知識及分析證據,反思知識的本質並提出理性的論點。
他以自己在高中時主修歷史為例,同樣是考清朝事件,DSE會問起因、經過和結果;但IB則會問為何發生,要提出論證去支持答案,
你答咩都得,無對與錯!有好有唔好,如果你唔鍾意探索,真喺唔好亂嚟(揀讀IB)。
他提醒,家長應視乎子女的學習能力考慮是否選擇IB課程,因為IB的學制發展比較全面和多元,如果子女的學習能力偏向其中一面、英文能力並非十分佳,又或者背誦能力特強,反而考DSE更加適合。
丁文翰坦言,以前有很多同學由女拔萃、St.Paul、華仁等轉到國際學校,他們記憶力很強,在數理科和中文方面「超班」,IB在數理化的考題上比DSE淺易,他們有優勢;但反而在文科會有困難,例如英文是讀英國文學,動輒要寫4000字的論文,
你平時唔喺做開呢樣野,一時間好難適應。
IB放榜在即,丁文翰以過來人身份鼓勵考生:
考得好固然好,但你要記住你叻,人地都叻,唔好過度自豪和驕傲,做人要虛心學習;考得唔好都唔緊要,一個人嘅成就唔喺單單話你考試滿分、讀一流大學、搵大錢而決定,唔好俾自己人生白白過,最重要喺努力過和活得開心!
他又寄語青少年,如果本身不是考試或讀書材料,勉強下去也不會令自己有更多選擇,反而令自己不開心,
出面的公司其實不太care你大學讀咩科,如果撇除經濟問題,直接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更適合。
記者:勞佩欣
更多有關IB的報道: